柔性生產,是指主要依靠有高度柔性的以計算機數控機床為主的制造設備來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方式。生產方式,一般是指企業整體活動方式,包括所有制造過程與經營管理過程。
01、柔性生產的概念,是1965年,英國的Molins公司首次提出的,它是在柔性制造的基礎上,為適應市場需求多變和市場競爭激烈而產生的市場導向型的按需生產的先進生產方式。
其優點是增強制造企業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縮短產品生產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和員工勞動生產率,改善產品質量,因此,是一種具有旺盛需求和強大生命力的生產模式。
柔性生產是針對大規模生產的弊端而提出的新型生產模式。所謂柔性生產即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作方式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改革,使生產系統能對市場需求變化作出快速的適應,同時消除冗余無用的損耗,力求企業獲得更大的效益。計算機及自動化技術是柔性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
例如柔性制造系統(Flexible production capacity,FMS)是以統一的信息控制系統和自動物料儲運系統連接起來的一組加工設備,能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實現多品種工件的加工,并具有一定管理功能。
柔性生產是全面的,不僅是設備的柔性,還包括管理、人員和軟件的綜合柔性。與柔性生產相適應,當前國際上柔性管理也開始出現。
本世紀20年代在泰勒“科學管理”影響下,尤其是E.whitney及Oliver提出“互換性”、“大批量生產”和“傳送帶”應用前提下,工業界將管理思想與當時的電氣化、標準化、系列化結合,成功地誕生了“少品種大批大量生產”的生產模式,給制造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它推動了工業化發展的進程。
02、美國的“福特制”就是典型代表,它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產品,它存在的基礎是當時的市場環境為賣方市場,因而我們也稱此生產模式為剛性生產模式,這一模式的生產效率高,單件產品成本低,但它是以損失產品的多樣化,掩蓋產品個性為代價的。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的競爭形式也在發生變化,它不僅僅是表面的價格、數量、質量的競爭,更重要的是剛性生產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主要表現在:成本增加、過量庫存、適應市場的靈敏度低。
為此,1998年美國里海大學和GM公司共同提出了柔性生產模式AM(Agilemanufacturing),現已成為“21世紀制造業戰略”。
柔性生產模式的內涵實質表現在兩個方面,即虛擬生產和擬實生產。
虛擬生產是指面對市場環境的瞬息萬變,要求企業作出靈敏的反映,而產品越來越復雜、個性要求越來越高,任何一個企業已不可能快速、經濟地制造產品的全部,這就需要建立虛擬組織機構,實現虛擬生產。
擬實生產也就是擬實產品開發,它運用仿真、建模、虛擬現實等技術,提供三維可視環境,從產品設計思想的產生、設計、研發、到生產制造全過程進行模擬,以實現在實體產品生產制造以前,就能準確預估產品功能及生產工藝性,掌握產品實現方法,減少產品的投入、降低產品開發及生產制造成本。
這兩點是柔性生產區別于剛性生產模式的根本所在。很明顯,柔性生產的精髓在于實現彈性生產,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不斷滿足用戶的需求。
凱盛&萬拓顧問以企業管理革新及精益管理技術研究為核心業務的專業管理顧問公司,我們矢志為國內制造型企業提供、最專業的管理咨詢和系統培訓服務。
企業管理咨詢:
精益生產管理咨詢,精益成本管理咨詢,精益品質管理咨詢,戰略管理咨詢,戰略解碼咨詢,全流程再造咨詢,人力資源咨詢,企業大學建設咨詢。
企業管理培訓:
5S/6S、TPM、質量管理、IE工業工程、六西格瑪、員工素養提升、現場管理能力提升、問題分析與解決、創新思維、精益管理思維。
免責聲明:本文根據網絡信息整理,向原作者致敬!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推送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